意游花间 | 孔宪江—花鸟画

2025-05-27

64次浏览

 意游花间 | 孔宪江—花鸟画


清香绕曲岸


文/李孝萱


我与宪江往来数十年,在我的印象中他是个极平实的人。他不会巧言令色,也不会趋炎附势,他少言寡语,宁愿委屈自己也不负于别人,凡与他接触的人自会感到随意和踏实。清明的人说,优秀的画家都具有一颗善心,他应该是艺术最基础的支撑,对于宪江而言何止是善心,准确地说是一颗悲心,他在爱重下宽容,在细腻下大气,由此在他身上所幻化的那股"静气"都自然而然的隐显在他的行事和创作中。


从宪江的人品联系到他的作品,你绝然不会怀疑他的眼力是否会偏离审美的轨迹。他喜欢花鸟画,他画花鸟画只要沉浸片刻却总有困惑,一度他举棋不定,甚至放弃了画画的念头,原因是他不想沉伦在地域的好恶与套路的俗欲中,想到仙逝的前辈个个自律所上升的敬畏,看到眼前领军人物的个个丑态,无不让他心灰意冷。但意念又常常锁定他,"想画"和“要画的冲动,毕竟植入他心底的愿望总像虫子一样涌动着,令他心手发痒,于是又信手画了起来,而不能自拨。


其实他犹豫了半天,人和画一直和"俗"保持着不共戴天的仇恨。以他的认知和见识,以他的品格和行事,那些五花把门的恶俗是很难浸湿他身体的,这也正是我佩服宪江在创作中的定力之所在。看宪江的画是如人一般诚恳朴素,清洁干静,生机无限。他手下的花鸟竹石,鸡鸭飞禽都透露他的温度和寄寓。他着色讲究并弃置了火气,一种虚灵通透之感扑面而来,无意中带给人一种清爽之气而摧人遥想。想来花鸟画用色如若不慎最易流俗,而令人生厌,宪江却分寸恰当而应我。这个环节是难把握的,也最能看出一个画家的修为。


我所言及之把握即是雅与俗,宪江的花鸟温情甜密,说甜谓甜且有酸辣相伴,稍有偏离即会成俗,可宪江就不下岸,就不媚俗!所以俗与不俗最终还人的问题。再就是花鸟画的境界问题,说白了无非就是"生机”二字,所谓生生不息那是中国人的哲学,明代董其昌言:‘画之道,所谓宇宙在乎手者,眼前无非生机`即是此理。同样宪江的花鸟画中所呈现的语言正是那种带有生趣的散淡冲和的状态,这种悟会一定隐含着一条线索,是文化而非枝术的。否则就不会那么丰富而有格调,也就很容易陷入程式主义的套路,失去艺术感觉。所以不偏于一隅,或者热衷于表面,而自然而然的理解和把握。


这当中关系着宪江的人生经验和生命态度,最终还是他自然和本色的素质。反映在作品中,就既不装模作样的“深刻”,也不声嘶力竭的“呼叫”,更看不假惺惺的,'自我",而执着于兴趣和内在心里的表达。至于笔墨的运用,更没有弃置中囯古典主义精义的滋养,而尽可能达到心与意的要求,他不懈地追问,心长望古地自醒,就是从中获得生命的归本。

孔宪江的文章

 意游花间 | 孔宪江—花鸟画

意游花间 | 孔宪江—花鸟画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一江艺术馆馆长,宝坻书画院副院长

2025-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