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化人一一近访著名画家刘波

2025-05-20

16次浏览

文以化人一一近访著名画家刘波

所思在远  48cm×180cm


作者 李 戬


日前,“文以化人——刘波肖像画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与观众见面。此次展览是中国美术馆学术邀请系列展,展出刘波创作的近现代人物肖像作品,以及他不同时期的诗文手稿、读书笔记和出版物,展示他的多方面修养。        

刘波,字荷生,艺术史博士,国家一级美术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培训中心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近年来,刘波传承我国古代“画赞”之意,以水墨技法创作了130余幅真人大小的肖像画作品,展现中华文明史中先贤的形象。        

观展中,我同刘波先生近距离接触交流。他给人的感觉气度非凡,谦谦和和,不知是因正统学院派由本科而硕士而博士修习出来的“清”,还是诗、书、画的全面浸润,同刘波交流,便被他文人雅士自带的清正、恬静所感染。        

刘波告诉我,“画荷也好,画人物像也好,都是我内心情感追求的一种自然流露、自然表达,不是完成任务,也不是迎合什么。”他跟随范曾、叶嘉莹教授研习古典诗文多年,跟随陈佩秋先生研讨宋元绘画鉴定鉴赏;考察和访问国内外百余所博物馆、美术馆、历史遗迹;对于佛教壁画、造像、棺椁线刻、墓葬壁画等有长期深入的研究和积累;发表学术论文、艺术评论等四十余万字,出版个人画集、文集、译著、书法集等著作十余部;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人艺术展和学术讲座,致力于中外文化艺术交流。        

诗词歌赋与水墨丹青相映相通,这便是刘波又一痴迷深耕的领域。他随即引用苏东坡的诗:“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多年来,他在恩师范曾、著名诗人叶嘉莹教授的指导下,用古典诗歌表达情怀。这在他的书《刘波自书联语百则》中即有很好的体现。范曾先生曾称赞刘波:“能绝宾客、守寂寞,目标在以诗为魂、以书为骨,孤踪独往。其有大成,期在必然。门中诸生其为佼佼者,亦在料中。”        

刘波表示自己非常有幸跟随范曾先生学习诗词,像古代先生带弟子一样,他跟着范先生学打诗钟,作对联,限韵作诗,背诵古典文学名篇等等,尤其是对对联,二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后来,范先生介绍他到叶嘉莹先生班上,系统地听完了叶先生六年的诗词课,深受其益。        

谈及诗歌,刘波认为其最有意思的地方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在于“诗无达诂”,即不同阅历、不同环境、不同角度的人看待同一首诗会有不同的感受和体会。另一方面,他觉得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的道理,才能真正读懂中国的艺术。比如,“飞流直下三千尺”虽然说法夸张,但足以表达诗人内心的震撼感觉,这种诗歌表达方式和古人的艺术创作表达方式不谋而合。再如古代的陶俑,它们跟现实中人的形象有很大差距,这是艺术家对其进行了加工,强化了某些东西,弱化了某些东西,才形成了艺术家独特的作品。

刘波的文章

文以化人一一近访著名画家刘波

文以化人一一近访著名画家刘波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国家出版基金评委,国际文化交流学术联盟常务理事、艺术

2025-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