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迪全先生的国画艺术

2025-05-17

12次浏览

黄迪全先生的国画艺术

山乡烟云  220×160cm



作者:陈沫吾


蜀中著名山水画家黄迪全先生,出生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成都,其父亲是四川当时锦城有名的古画修复师,与当年陈子庄、赵蕴玉等交往甚密,迪全自幼就在这种家庭氛围中长大,耳闻目染,自然受到许多的熏陶。时代不留情,残酷的社会现实造成迪全先生过早缀学入厂参加工作,后有缘结识徐君熙、吴一峰、岑学恭、黄纯尧、赵蕴玉、叶进康、姚思敏、管苠棡等诸先生,跟随他们研习中国山水画,继而又自费读完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现已成为蜀中不可多得的有思想高度、有技法难度、有内涵深度、有人缘广度和人品厚度的一代实力派国画艺术家之一。迪全先生现为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特约馆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四川省诗书画院特聘画师,四川省工笔画学会理事,成都市美术家协会理事,成都当代工笔画研究会副会长。       

迪全先生有如今的成就,这与他漫长的艺术生涯中结识众多恩师是分不开的。在他们的点拨、激励与悉心指导下,迪全先生才真正理解了中国绘画艺术的精髓所在,懂得如何在宣纸上很好地构图、着墨施色、寄情达意,表现巴山蜀水的深邃意境。       

迪全先生天资聪慧,特立独行,凭着自己对华夏山水的一腔热爱和自己的理解、感悟,以及勤奋好学的精神,经过不断地学习研究、探索实践,其绘画造诣很快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其笔下表现出的山水画作气势磅礴,自然酣畅,笔墨浑厚、清新典雅。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山水成就一代艺术家。迪全先生生活在天府之国,葱茏叠翠、雄奇挺拔而又有李白“难于上青天”之赞叹的蜀山,其一山一水、一村一寨、山泉飞瀑、沟壑烟云,都带给了迪全先生以启迪和灵感。品读迪全先生的山水画作品,则山色之苍黛翠微,山岚清爽诱人,无不给你可游、可居、可歌、可悟的感觉。水酒不分家,我与迪全先生初次见面就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几杯茶、几盅酒下肚后,我们无话不谈,谈艺术、谈人生、谈家庭、谈孩子、谈认识、谈感悟,总是有那么多的谈不完。       

古今中外,大凡有造诣的画家都有自己的思考与见解,也有自己独到的艺术表现手法施之于创作之中,从而使自己作品形成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个人风格。迪全先生笔下的艺术魅力就在于他那工写结合、东西理念融合后的作品苍润古远、墨线灵动、意境幽深和水墨朦胧的艺术风格。慢品细赏他的作品,总是给人感觉气血充盈、技藏于法中,格超于豪迈,心法技法贯通,多一笔显繁杂,减一笔太单调。他“搜尽奇峰打草稿”,坚守传统而不泥于传统,遵循着画随时代新的创作实践之路。        

作为一个职业山水画家,画中山水是画家本人人格的外化,是画家本人心目中审美理想在山水画里的集中体现。无怪乎当年石涛早就说过:“夫画者从二心者也”。如果说美学上的崇高与秀丽,属壮美一类的。山水画的“实境”与“虚境”相对立时无疑更属于描绘“实境”。那重峦叠嶂,奇峰怪石辅以水墨,烘托出的苍润、青翠、雄伟、含蓄,笔笔都来源于生活,来源于那蜀山秀水中的一木一石。其创作出的每一幅作品无不表现出在师法自然,笔墨潇洒俊逸,在创新的同时又不失继承传统,线条多变又不失统一。他极擅长运用水墨制造巴蜀乡村山野的独特情调,其笔下那烟雾迷蒙的乡村小镇、苍茫无际的旷野水田,使人顿觉有一种灵秀扑面而来,他的用笔走线委婉抒畅,丝丝入扣,以形写神,入情入味,给人以空灵静谧之感。其笔法除运用传统的皴、擦、烘、染外,还有独具一格的渲、涮、泼、晕等技法,凸显出润中之韵,一任宣纸和水墨交融润化,单纯简洁地写出山林野水之阴柔大美,氤氲之魂魄,水墨天成,荡尽岁月的尘埃,定格在雄奇妖娆与迤逦神灵的奇山秀水间,归隐于雾岚烟雨中,展开画卷,瞬间就能将观者带进大自然唯美曼妙的仙境之中,让人的心灵荡涤得如同画中一般安宁清静,无疑是这喧嚣驳杂的闹市中的一方净土。作品中的一草一树,一山一石、一亭一人都似曾相识,这完全得益于他勤奋写生的缘故。而每件作品都是孤品,无一重复,故弥足珍贵。 生活中的迪全先生虽已过天命之年,但他笔耕不缀,孜孜以求。他成功于对传统的学习与理解,成就于对大自然的感悟与敬重,他从根本上做起,深知书画之道如做人之道,来不得半点虚假与欺骗,唯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善于平常心方得真缔。我衷心祝愿迪全先生之心境如海纳百川,竞驰千帆,放眼量,艺术高峰永远矗立在前方,始终以攀登者的姿态,继续前行、前行、再前行。

黄迪全的文章

黄迪全先生的国画艺术

黄迪全先生的国画艺术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理事

2025-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