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写春华 彩墨凝诗情——李涛花鸟画印象

2025-05-16

10次浏览

丹青写春华 彩墨凝诗情——李涛花鸟画印象

秋熟良禽归


文/阿声


凡有成就有追求的画家,无不在汲取前人艺术营养的基础上独辟蹊径,创造出新的艺术风格。画家李涛的花鸟画以线条为骨,以色彩为衣,赋予了当代花鸟画以新的内涵、新的境界,表现出浓烈的创作激情和不俗的精神志趣。

在创作上,李涛的生宣重彩也面临着的挑战:一是技巧上的,二是画材上的。由于其扎实西画基础和对于中国传统花鸟画的透彻理解,能够打破“工笔”与“写意”之间的观念壁垒,将写意意识注入于工笔重彩之中,把自己所要表达的丰富的感受和激越的情感不断地加以浓缩、提炼,以抽象蕴涵具象,使其在意写的参与下而实现一种内在品质的升华,笔意画韵活力舒展、性情通达,流淌着一种灵动的诗情。

我读李涛的花鸟画有这样的感受,他的画既传统的又现代,在继承传统花鸟画的笔墨语言的同时,对其构筑形式进行分解与重构,使其画界于工笔与写意之间,又汲取了西画优长,加之花丛、禽鸟、枝干、坡石在线与彩墨的作用下,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作品空灵飘逸,温润清丽,优美雅致,可以让人慢慢地品味其中的意蕴所带来的美感。

李涛谨记吴昌硕先生“化我者生,破我者进,似我者死”的艺理,不断探索着感悟自然的绘画语言,力求摆脱物理空间的束缚,凡花草、凡虫鱼、凡鸟禽,取写意的浑然赋性,取工笔的传神赋形,有时神秘而深邃,有时浓重而艳丽,有时清爽而透彻,有时柔美而精妙,随着自己对自然物象的感悟纵情勾勒,粗细、浓淡、断续、刚柔,将相互对立的双方和谐运用在统一的画幅中,显示出他驾驭笔法的能力。他的作品布局多采用平面密集的结构形式皆构思精妙,运笔独特,色彩明丽,疏密相间,动静结合,层层展现。他还大胆突破传统的节省、简约的空间,以“满”来铺陈画面,看似“密不透风”,却不失密中有疏、枝叶繁茂,纵横交错,而三两栖息其间的小鸟,几朵娇艳香花,将画面分割成出不同的层次,使之饱满繁而不乱。

中国画别称“丹青”,色彩之于中国绘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李涛曾经以石涛、八大、吴昌硕、潘天寿为师,并到北京画院进修一年,在研习传统上用功甚深。但他没有墨守成规,而是将西方印象派绘画特点融入自己的创作中,在用色上,将色彩与负担基本造型任务的笔墨融合一体,使整个画面“墨中有色,色中有墨”,墨色不浮不滞、相映成趣、相得益彰,犹如一曲丰富和谐的交响乐。在探索上,他注重固有色、环境色、光源色等色彩间互渗衬托,强化黄、绿、蓝的主色调,展现了云雾、光照、水波的光影婆娑,实现了水墨般的轻盈莹润与油画般的厚重质感,没骨的疏略洒脱与勾染的坚实停匀,水色的洇渗、流动与石色的深邃、沉稳,毛笔遣行的特殊韵味与矿物颜料的天然美感,使视觉上生发出一种亦真亦幻的美感。

花鸟画既重视“识夫鸟兽木之名”的真,又强调其“夺造化而移精神遐想”的美与善的表达。李涛是喝着衡水湖水成长起来的画家的,这里的自然美景,让他有能力发现意境、发现美感、发现典型,甚至发现新的画面构成样式。同时,为了开阔视野,近些年他经常策杖于山林,扁舟于江湖,多次远赴河南、山东、山西、安徽等地写生、采风,创造一切机会亲近自然,让祖国各地的湿地、湖泊、森林等自然环境给自己的创作添加佐料,也给了他创作的激情与灵感。他细致入微地借助无限丰富的自然世界来表现生机、生趣,来传达自己的情感情思,所画禽鸟或小憇,或飞翔,或熟睡,或凝神,处处通情、笔笔醒透,一派静谧与闲适,力求创作出写自然生气、凝自然之意的独特作品。形成了意境恬静和谐、色彩鲜艳明亮、、笔墨劲爽豪纵、水分淋漓清雅、晕染柔和匀净的艺术特色,在意境上营造富于诗意的画面氛围。

潘天寿先生说:“色易艳丽,不易古雅,墨易古雅,不易流俗,以墨配色,足以济用色之难。”纵观李涛的彩墨花鸟画,少幽玄神秘,多自然天趣;少形上意味,多生活真气;尤其能够把个人情趣表达与时代变革步伐紧密结合在一起,始终如一地勤奋、执著,也是他最为难能可贵的。

李涛的文章

丹青写春华 彩墨凝诗情——李涛花鸟画印象

丹青写春华 彩墨凝诗情——李涛花鸟画印象

李涛,河北深州人 , 毕业于河北师大美术学院 , 硕士学位 , 衡水学院

2025-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