漓山道新 —— 高寅山水画

2025-05-15

9次浏览

漓山道新 —— 高寅山水画

漓山新妆 42cm×42cm



高寅先生近期的山水画多以漓江、桂柳山水为题材,与以往作品的内涵与境界又有重大的突破。漓江山水在现当代美术史上屡有画家涉足,徐悲鸿、李可染、吴冠中、白雪石、黄格胜等名家都曾以漓江为创作题材。徐悲鸿笔下的桂林山水多为雨景,大写意手法之中蕴含着某些抽象意味,同时也引进西画的光影变化,朦胧苍茫,可以称之为“雨桂林”;李可染的桂林山水多以“积墨法”绘制而成,给人以墨色淋漓之感,被称为“黑桂林”;吴冠中笔下的漓江山水淡雅清新、优美婉约,写实的手法穿插着写意的笔墨,被称为“彩桂林”;白雪石的漓江山水和桂林山水作品,强调空灵、留白,同时也引进西画的某些技法(如光感、倒影),主要体现出“白桂林”之特色;黄格胜笔下的《漓江百里图》以写生为基础,全面地反映了漓江从桂林到阳朔的全程风光,在技法上,既有坚实的传统功底又有强烈的现代意识;在内容上,既有气势磅礴的大山大水,又有细致入微的细节情趣,漓江的山形地貌、渔村农舍、晨昏晴雨、古榕吊竹、渔舟倒影等无不有机地包容其中,故可称之为“大桂林”。
……

从2010年开始,高寅每年春秋二季都前往广西写生,到过南宁、祟左、柳州、桂林、靖西、百色、贺州、河池、三江、融水、防城港等多地研究地貌特征,尤其对桂林、阳朔、平乐、柳州等地区的山水作了重点研究,他通过不下20次的写生采风,积累几百幅的画稿,找到了画桂林山水二大难题的症结,这二大难题也是广西本土画家和全国众多画家几百年来未能解决的顽疾。一是桂林山水中的山峦大多为独立山头,而且并非高大雄伟、绵延不断、龙脉起伏的群山,这对全景山水画的构图布局来说具有很大难度。所以,为了使作品具有整体感和空间感,既要突现出当地独立山头居多的地貌,又不能主观臆造,仼意夸张,为作品而作品,如何构图就成为首要问题。高寅先生凭借深厚的传统底蕴,通过虚实、开合等构图手段,妥然地把桂林山水以隐性龙脉的形式加以呈现,巧妙地解决了这个构图问题,画出了清新脱俗、雄伟壮阔的境象,进而给观者以“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高境界感叹;二是桂林山水与别处山水相比过于秀丽,在创作时很难把控画面的雅俗差别,多数画家要么画不出当地的形象特征,只能自称是追求学术或心象山水,要么就流于画得太象而匠气,不能高雅脱俗。

——节选自《清雅沉雄 澄明壮阔——高家“新桂林”山水画赏读》 作者为美术学博士,中国美术馆馆刊编审、研究员,中国传媒大学特聘博士生导师 黄丹麾

高寅的文章

漓山道新 —— 高寅山水画

漓山道新 —— 高寅山水画

高寅,1952年生于江苏常州,现居北京。一级美术师,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

2025-05-15